2017年9月1日至3日,由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牵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DeviceChina 2017)在苏州独墅湖畔拉开帷幕,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作为国内首个聚焦于医疗器械产业的专业高峰论坛,直击新医改与监管新政下的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征途。
本届高峰论坛继续关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生态发展、行业政策的最新变化;同时还就新兴医用材料、心脏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其延伸和扩展、精准医疗等专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新医改的新政影响下,如何让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稳步健行,亦是此次会议上讨论的重要议题。
9月2日下午,思嘉建信创投管理合伙人、百华协会主席金克文博士作为主持人,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王捷博士,通和毓承 管理合伙人朱青生博士,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主任、苏州工业园区湖畔医用植介入研究院理事长奚廷斐教授,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极博士,美敦力大中华区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峥嵘博士参与讨论,展开了《植介入医疗器械发展方向》的圆桌讨论。
==================================================
以下为圆桌讨论概要:
金克文:刚才有几位都已经介绍过了,请周峥嵘介绍一下。
周峥嵘:我是美敦力大众化区研发中心总监,在美敦力之前服务于另外一家公司,做心脏瓣膜心血管方面的研究,谢谢。
金克文:美敦力在中国做研发,总部对你们是不是很支持?
周峥嵘:美敦力从上到下都非常地支持,我们总裁一年到中国来好几次。医疗器械研发跟药不一样,医疗器械更多是客户需求的点。可能在中国这边,这个点比较特别。我们说到中国客户的需求,医院的不同导致我们产品的不同。我们会抓住这个点,让中国的产品更符合中国的需求。作为研发中心,不光为中国市场创新,同时也要展望更大的国际市场。
金克文:现在在中国做器械创新,大家觉得生逢其时,大家觉得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幸福吗?
王捷:我不觉得幸福,有很多的洋朋友也坐这儿,中国肯定存在一些机会。美国Device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有一点冷落,对我们来说是机会。在中国做Device,特别是植入和介入方面有很长的路要走。张极的成功让我觉得要做器械创新,必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国家的支持绿色通道。
第二,海归把新技术带过来。
第三,中国本土资金的支持。
张极:我觉得有资本的支持,还有管理资本的人的理解,这件事很重要。
朱青生:我刚回国的时候,那个时候风险资本都是国外的大资金,在国内设一个Office。我找他们融资是很痛苦的过程,转眼到今天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家的基金,而且资金量非常大。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好事,对我们这个新兴的市场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事。
金克文:奚老师你觉得现在出来从业或者做公司是不是很好?
奚延斐:最近5到10年比较好,今后5到10年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的需求确实比较大。葛院士也说了,医疗器械平均花费和美国比起来只是1/10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也高了,老龄化越来越快,市场决定了发展,需要我们在这方面有大的突破。
在这个大环境下,创业很容易成功,政府也给了大力支持,最近十三五大概有9个亿是给生物材料的,有20个亿给医疗器械的,支持了80个项目。而且监管部门这两年也给了一些政策。对融资来说,本身加快了时间,减少了3到6个月的时间。对项目来说,要求并没有降低,而且比原来还严格。
从发展来看,仿制和改进产品,这方面可以发展得比较快一些。国外有的,我们把产品做得极致,扩大销售量。企业发展可以加速,不过对创新产品确实没有那么容易,有很多临床的问题。但是作为国家来说,你没有创新产品,器械发展还是没有根本,还是得有人做创新产品和发展。
金克文:过去3、4年之内,每一两个星期都有新基金在成立,我们这些自以为稍微懂一些的,都看着钱多人少的潮水涌来。但是我们把这个撇开,这个行业中比较偏创新的医疗器械项目,在中国其实历史是很短的。我们要吸引海外的一些发明创始人到中国来创业。中国要成为世界Device的中心,我们在人才等方面能够做什么?
王捷:我比较悲观,人才问题是非常难的,我们所给的工资,我们开出来的条件和美国市场一样的条件,也找不到人,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材料学本身,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材料的来源,你看看这些材料,基本上这些材料都不是国产的,都是进口的,我们在整体上是缺失的。
我们是有希望的,但是我们要非常努力。在可见的将来还不太容易。钱是不能缺少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整个事情有待于经济向前发展,有待于教育制度的改善和发展,不然没有办法解决我们的人才问题。我们看坐这里的人就知道了,只有我们奚教授是本土长起来的,剩下的都是海归。
朱青生:从医疗手段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大的趋势仍然是这样。带有治疗性的,能够通过介入,能够通过微创来解决临床问题,希望所有在座各位能够朝这方向出力,比如出你的资金,出你的脑力。这是很好的方向。
接下来会有一大波新的浪潮,在这里面也有很多时间了,那就是机器人手术,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局限于做某些手术。我相信将来这些介入,会跟机器人接触。葛均波院士也提到了,目前的介入都依靠于放射性影像的技术,医生穿着几十斤重的铅衣只能站那儿,将来机器人和介入手段的结合,会给医生带来最大的健康,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全。
金克文:你觉得在介入和植入上面,你比较看好哪个?
王捷:什么地方应该做介入,应该做植入?对那些疾病已经产生解剖学结构上面的变化,药物无能为力的地方,或者药物有缺陷的地方,这些疾病是我们做介入或者植入的重点方向。或者你的产品能够使得医生的眼变得更尖,变得更灵,比如说机器人。简单点说去做那些药物无能为力,或能补充药物,或者减轻医生负担的,这些是我们的方向。
周峥嵘:国内确实存在一些问题,5年前遇到的问题,和今天相比已经有所改变。而且我坚信,中国需要打造1到2个龙头性创新医疗公司,只有在我们把一两个大树撑起来以后,在这个大树下才有其它的枝叶。有在这个介入领域里面,我相信能够做出来几家公司。
奚延斐:下一步发展在心肌修复方面,药物是不行的,这是将来可能是心血管系统,大家集中力量去解决的方向。骨科方面,如何利用体内再生的力量,在骨科方面能够有所突破,包括脊柱的修复,骨的其它一些修复,在国家十三五课题里面列了好几项。希望在这方面有所进展。我们现在骨科的产品来说,进口还是占多数的。希望在关节和脊柱修复方面质量有所提高,这也是比较大的方向。
张极:人工器官和3D打印在某种程度上是方向。
金克文:让国家攒一大笔钱弄一个团队做,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你们建议做什么?
朱青生:我们做这一行,国家支持方面我们最需要支持的就是药检,咱们中国现在在变动,变动的过程当中,他们的任务很重。国家这方面,大家都希望他们支持增加编制。
张极:人工瓣膜解决心衰,支架是解决心脏里面冠状动脉的问题。从发病机率和重点来讲,我觉得心脏辅助的或者人工心脏的,似乎是一种发展方向。但是这个发展方向,主要问题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是工程问题,它是材料,材料的耐久性和电池。我们大多数用的是电池,这是影响人工心脏的。
奚延斐:国家要做的是合理调控,真正在法规和政策上帮助企业,这是最大的投入,比什么都有效。
来源:弗锐达医疗器械咨询机构